2025年3月3日和3月5日,休斯顿国际学院分别召开了基础课程组、EE专业组和ME专业组三场教学工作会议,休斯顿国际学院院长张金蕾、书记邵广、副院长何剑彤、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付先平、副院长宁博、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副院长侯远杭、理学院副院长付姚、EE专业负责人王新年、ME专业负责人王肇贵、各基础课程组教师、EE专业和ME专业承担合作办学课程教师、休斯顿国际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及学生管理办公室全体教师分组别参加会议,共同探讨教学工作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为提升学院教学质量出谋划策。会议由何剑彤主持。
会议伊始,张金蕾对学院教学重要情况进行了通报。她着重指出,引进课程的主讲教师应严格遵循学校全英授课标准,积极投身教学实践;督导老师将加大对主讲课程的观测力度,全方位保障教学质量。针对助课教师,学院明确提出要求,应主动承担把控课堂节奏之责,全力强化课堂管理效能,积极且深入地与外方教学团队展开紧密沟通交流,推动中外教学理念实现深度融合。在成绩管理范畴,教师需向学生精准且清晰地阐释成绩评定规则,最大程度减少学生在成绩理解层面可能出现的误差。在助教管理方面,学院秉持因课制宜的科学原则,合理规划与配置助教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亦要强化对助教工作的指导与监督,确保助教工作有序高效开展 。
邵广就稳定学生专业思想以及教学与学工联动机制做了工作要求。他代表学院,向全体教师在学院发展历程中所付出的不懈努力致以诚挚谢意,特别强调了教师在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应对学院阶段性挑战等方面所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他进一步指出,指导员老师将深度嵌入课堂教学环节,与授课教师紧密协作,实现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精细化、全方位关注。通过引导学生建立自主、高效的学习习惯,稳步提升课程通过率,从而为学院的稳健发展、卓越社会声誉的树立奠定坚实基础,助力学院在中外合作办学领域持续领航。
付先平指出,在教师能力提升上,通过与外方教育资源的深度合作,教师们接触到了国际前沿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自身教学与科研水平得以有效提升。在推进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学院和教师们面临诸多挑战,希望老师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学院的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共同开创学院发展的新局面。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将在中外合作办学道路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侯远杭表示,借由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共建这一契机,通过将外方优质课程资源与国内专业特色有机融合,学院在专业建设、教师能力培养、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质量得以提升,并为国际合作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希望船海学院继续与休斯顿学院共同携手保障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稳步前进。

付姚在发言中,对诸位教师于中外合作办学课程建设进程中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予以了极高赞誉。他回溯了课程组建期间的艰辛,继而激励教师们充分把握休斯顿国际学院所搭建的优质平台与丰富资源,踊跃投身于教学改革的探索实践,深入学习并借鉴外方先进的课程资源,以此持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推动课程建设水平迈向新高度。

在教师交流环节,现场氛围热烈。教师们积极踊跃地反馈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何有效提高课堂到课率与学生抬头率,成为大家热烈讨论的焦点话题。在 AI 时代的浪潮下,教师们围绕如何合理运用 AI 技术辅助教学展开了深入探讨。部分教师提出,学生依赖翻译软件的现象对学习效果产生了负面影响,建议通过开展专业英语讲座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减少对工具的依赖。同时,如何将 AI 技术巧妙融入课程设计,使教学内容更具吸引力和创新性,也引发了广泛的思考与交流。有教师建议,推动中方教师走进外方课堂听课学习,进一步加强与美方在课程内容方面的沟通协作,以更好地应对 AI 背景下教学变革的需求。
学院举办的三场教学工作会议搭建起一座连接各方智慧的桥梁,让各课程组教师得以充分交流,精准锚定了教学工作的重点与方向。休斯顿国际学院深刻领会“教育质量乃是教育事业的生命线,关乎国家未来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的长远发展”的要义。以新学期系列教学工作会议为全新的战略起点,以积极昂扬之姿直面教学工作中的重重挑战。在教学管理层面持续深耕细作,不断优化流程与机制,全方位提升教学质量。致力于为学生呈上更为优质、高效的教育教学服务,以高质量教学为坚实内核,驱动学院在中外合作办学的道路上稳健前行,助力学院达成长远的发展目标,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对提升教育质量的殷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