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纪文
留学纪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留学纪文 >> 留学纪文 >> 正文

来自小伙伴的印尼游学记

2019-12-20  阅读:[]

来自小伙伴的印尼游学记

2019年7月8日至2019年7月19日

我校2017级本科生廖雪怡获得由2019年暑期印尼泗水理工文化研习营项目提供的全额奖学金,与来自全球16个国家31所高校的66名师生代表参加了该暑期交流项目。印度尼西亚泗水理工学院(Institut Teknologi Sepuluh Nopember,简称ITS)是印度尼西亚的重点理工科院校。泗水理工学院成立于1960年。学校提供6个博士项目、13个硕士项目以及22个本科项目的76门课程供学生学习。该校重视科学、工程、技术和研究。

下面是雪怡同学分享的心得体会

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 廖雪怡

一、建筑

由于巨大的穆斯林人口,印度尼西亚清真寺数量十分多,在落日的余晖下,听到唤礼的歌声,能够感受到宗教的神秘力量,那种力量让人心无旁骛,只静静地感受着别样的寂静。

印度尼西亚偏原始的村庄多以巷中的村庄为主,大路如同一条大河的主道,延伸出许多支干,支干又延伸出支干,巷道弯弯曲曲,常见彩色油漆涂鸦。这种村庄通常没有院落,居民们临河居住。石板路上常见小孩玩耍,这种景象像中国的南方水乡。

除了建筑只有一层的村庄之外,另一种村庄以两层楼房为主,但是二楼传统上通常不住人,而会给燕子留出栖息的地方,现在二楼也可以居住,通常作为卧室。另一个特点是这里的假窗户和假门,通常在一个屋子的一楼会有很多门,看起来没有任何差别,但其实只有中间的门才能打开;类似的,二楼的窗户也只有中间的窗户能够打开,这是一种装饰的特点。而此类村庄的屋子以红颜色为主,这融合了中国的建筑文化,院落的设计则综合了日本的建筑特色。这来源于几百年前,该村落的开发者——一名中国人来到此地,并雇佣了多国工匠, 这才造就了这个融合多国文化的村落。

二、文化

印度尼西亚的文化可以说是多地文化的结合,但是又颇具东南亚特色。在项目过程中,有以下几项活动。

灯笼:当地灯笼是以木头制成的正方体框架,外面贴上一层画上图案的厚纸,内部置有蜡烛,与中国不同的是灯笼上的图案艺术。如果描绘的是室外的场景。那么通常用箭头表示风;如果描绘的是室内的场景,通常会画有屋顶。灯笼上描绘的图案可以是宗教活动场面,也可以是世俗的活动场面,但是以宗教活动场面为主。

风筝:一个风筝仅需要四根竹签及一张塑料布即可制成,看到自己第一次制作的风筝飞上天空是一件十分欣喜的事。

怪鸟舞:舞者脚上套着带铃铛的脚镯,手上、头上的挂饰同样带着铃铛,随着音乐的鼓点,舞者晃动脑袋或踏动脚腕,使身上的铃铛随鼓点一同发出清脆的响声。

三、人们

由于印度尼西亚大多数人口都是穆斯林,信仰伊斯兰教,因此这里的女性都会戴头纱,并且都穿长袖及长裤,将头发和脖子都遮住,因为在这里,穆斯林是不能露出脖子的。头纱有别针卡住或是由别的固定在头上,因此头纱不会容易掉下来。对于穆斯林来说,头纱可以保护他们不受外来危险的侵害,同时由于赤道太阳光强度十分强,头巾和长袖又起到了防晒的作用。

穆斯林的行为规矩更为严格,不仅是女性,对于男性行为也有约束。我们小组的志愿者就不能和女性有过近的接触。除此之外,当地很多场所都是脱鞋进入的,即使有时候地面并不是很干净。泗水本地的村庄也会看到孩子们赤脚踢球的情形,样子十分可爱。

当地人另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养鸟的习惯,用巨大的竹笼挂在门口,不仅是鸟,当地的猫也很多,一半的猫是断尾猫,经过和泰国同学的交流我知道了这大多是基因导致这些猫生来就是没有完整尾巴的,而并不是某些外来情况导致的。

四、宗教

印度尼西亚没有国教,但规定一定要信仰宗教,不然视为非法。约80%的人口信奉伊斯 兰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我想描述我所了解到的两个宗教——伊斯兰教和度教。

伊斯兰教:印度尼西亚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穆斯林人口,我所呆的城市——泗水的人口也是以穆斯林为主。这里的穆斯林每天要祈祷五次。和志愿者交流后得知,第一次祈祷叫做Shalat Shubuh, Shalat 表示祈祷者,Shubuh表示时间,这一次祈祷的当地时间是凌晨4点;第二次祈祷——Shalat Dhuhur, 在一天的正午进行;第三次祈祷——Shalat Ashar,在下午 三点进行;第四次祈祷——Shalat Maghrib 在太阳落山后进行,通常在当地时间 5:30 左右;最后一次祈祷 Shalat Lsya 在 6:45 分左右进行,同时根据穆斯林所处的季节、地点等,会制定每个地方的时间表。在每一次祈祷前,穆斯林都需要洗净自己的身体,主要是脖子、头、 耳朵、手和脚。穆斯林可以在家祈祷,也可以去清寺里祈祷,男性和女性的祈祷区域是不 一样的,必须隔离开来。通常清真寺都会有一个小塔楼,上面装有喇叭,在祈祷前的一段时 间里,会有人唱起唤礼的歌,号召当地的人们前来祈祷。伊斯兰教的唤礼就像教堂的钟声, 也带着深刻的宗教和精神意义。由于穆斯林不能接触狗,因此在以穆斯林为多数人口的城市 中是几乎见不到狗的,取而代之的是猫。

Bromo 火山口等待祭祀和日出的人们

印度教:印度教是印度尼西亚的第二大宗教,在我所去到的区域中,Bromo 火山是 以信仰印度教的区域,这与通常人们发表的——巴厘岛是印尼唯一信仰印度教的地方相悖, 这告诉我的确实践才能出真知。印度教对于狗没有禁忌,因此在 Bromo 火山是可以看见狗 的,同时,巴厘岛也是以信仰印度教为主的地区。在 Bromo 火山口,我们看到了印度教的 祭祀,当地的信徒们在日出前就从火山口下到几米至几十米的地方,等待祭祀活动的开始。祭祀是用燃烧的大花环竖立起来,将祭祀的食物从花环中扔出去,奇怪的是,信徒们会争先 恐后地去争抢从花环中掉出的食物,有香蕉等水果、还有鸽子等活的动物。但是火山口向下便是岩浆,在倾斜度很高并有滑沙的地方人们行走是十分困难的,因此这项活动是十分危险的,但是当地的人们可能会为了祭祀品而争抢,这也是我不能理解当地的一个情形。

四、交通

印度尼西亚的交通同我国不同,不仅驾驶座在车子右方,道路的交通指挥也不一样,当地很多地方不使用信号灯,而是使用人力,当地的交警举着反光牌指挥交通。不仅如此,很多路口是没有红绿灯自动转换的,一些人行道旁会有灯柱,行人要过路时便按下按钮,红灯便会转换成绿灯,但是绿灯的时间持续很短,仅容许快速通过。这是当地交通的一大特点,穿行行人不多,就尽可能地允许车辆通过,通过和同学的交流我知道了这种交通现象不仅存在于印度尼西亚,也存在于柬埔寨、泰国。泗水的交通工具以摩托车和小型SUV车为主,当地的汽车大多数是日系品牌,以丰田、本田、三菱居多,少见德国车及美国车。这可能和印尼的地理位置以及日系车较为经济、耐行驶有关。

五、语言

印度尼西亚有自己的语言——印尼语,与马来语十分相近,同时有部分的人可以说英语,通过当地志愿者得知,只有经过高等教育的人才会说英语,因此大多数的普通人仍然不会说英语,或是带很重的当地口音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通常经过了高等教育的人英语水平都不差,我认为和当地的语言环境有关,在一些情况下,不得不使用英语交流,并且印尼语和英语属同一语系,对于当地人来说学习英语更容易。

六、饮食

当地的食物都以炸为主,配以生的蔬菜,并有辣酱或是甜酱,几乎每一顿饭都会有类似国内的油炸小零食。主食以米饭为主,也有面条。当地人不使用筷子,而是使用勺子和叉子。泰国和柬埔寨的同学在各自国内也都使用叉子和勺子。

七、历史

泗水(Surabaya)其中 sura 和 baya 分别代表鲨鱼和鳄鱼,鲨鱼代表着海洋,鳄鱼代表着陆地,这象征这泗水是一个临海的城市。泗水是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省的省会,也是印尼第 二大城市。在参观泗水纪念馆的时候,经过电影及展览,我们了解到,印度尼西亚历史上曾经过多 次他国入侵。15 世纪,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国先后侵入。1596 年荷兰侵入,因此,印度尼 西亚包含了多国文化,荷兰文化也是当地文化最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但影响最大的不止荷 兰,还有日本。1942 年日本占领印尼,1945 年日本投降后,印度尼西亚革命爆发,1945 年 8 月 17 日宣布独立,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由于战争事实上是日本战胜,但是由于国际 的舆论及多方政治因素,最终印度尼西亚独立。用印度尼西亚人民的话来说是:We lose the battle, but we win the war. 由于印尼的独立受到了几个重要的领导人的影响,所以印尼人民崇拜这些英雄,为他们 树立起雕像,是印尼当地的英雄文化。

泗水城市雕像 英雄纪念碑

八、收获

这次活动不仅让我了解了印尼当地最接近人们日常生活的文化,还让我第一次通过与不同国家的队友们合作来共同完成任务。我被分到了唯一一组只有自己一个中国人的小组,我们小组的成员分别来自波兰、泰国、菲律宾、越南,一共六个人。经过摄影等培训,我们最终要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本摄影集的制作,并在最终路演及报告中展示我们小组的思路及成果。最开始刚熟悉的时候是最困难时候,由于没有适应英文环境,在小组成员及当地志愿者飞快的英语语速中,我常常跟不上她们的思路,甚至有一天下午的课上,由于主讲老师浓重的印尼英语口音,直到当天的任务完成我还不清楚当天任务的具体内容。

当提及文化交流项目的时候,可能会有不少人认为这只是个出国游历的好机会,但他们可能想象不到的是,我为了努力跟上小组进度以及弄明白课堂具体内容,有一天晚上着急地只吃了泡面,留在酒店查看之后的课程安排并弄清楚白天上课没听明白的内容。其实不仅出于自己想要多学习多收获的心理之外,还有重要的一点是,我不希望给中国学生丢脸。

在这次的文化活动中,我发现在来自各国的优秀学生中,中国学生受到语言问题而在小组讨论及合作中的参与度最低,两个来自波兰的学生以及一个美国的学生由于培养方式和语言优势都在各自的小组中担任组长。来自越南、柬埔寨、泰国的学生同样让我刮目相看。在我印象中,那是曾经经济落后、政治不稳定的国家,但是来自这些国家的学生却向大家证明了他们的优秀。他们使我想到了“少年强则国强”这句警示语,让我意识到未来的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值得庆祝的是,我们小组以带动全场气氛的presentation 打动了在场的大家,得到了评委老师的认可,我们小组最终获得了“Best Project”的称号,这一次交流活动我终于圆满地毕业了!

上一条:来自小伙伴们的韩国游学记
下一条:走进杜兰: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学生赴美参加暑期学习项目